心相近、情相连!苏州与宿迁,在频繁联系的互动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两千多年来,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宛如华夏大地上的一条玉带,串联起运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 苏州与宿迁,一个在运河之南,一个在运河之北,同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共饮一河水,虽相隔八百余里,但因大运河而紧密相连、往来密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是中国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是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大运河是唐朝诗人张继不朽的停泊,苏州城外的一点渔火,一首《枫桥夜泊》千古传诵。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运河更是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后无尽的怀念,紫禁城里,只要想起苏州,宝带桥便浮现在了脑海。 宝带桥 【清】爱新觉罗.弘历 匪伊垂之玉有条,两湖春水绿如浇。 印公豪敚苏公物,飞作吴中第一桥。 宿迁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古老的大运河从宿迁穿境而过,全长112公里。位于皂河镇的乾隆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宿迁段的唯一遗产点,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盛赞此地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麦》 【清】爱新觉罗.弘历 盼从冀兖寒迟茁,看到淮徐绿满田。 第一江山春好处,十分梅柳色徒传。 渐渐他日应藏雉,缕缕于今欲起烟。 此是千家饼饵计,羽林驰骑戒纷填。 乾隆一生写诗4万余首,传诵名篇不多,不过这一句盛赞写得却颇为传神,如今已成为宿迁最响亮的城市名片。 由运河而名,因运河而盛。苏州与宿迁,南北相望,缘起运河,人文相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2500年前,宿迁人伍子胥在吴国设计建造了一座八城门、八水门的大城,便是姑苏城,在他去世后,苏州人专门立庙祭祀,许多地名如胥口、胥江、胥门均与他有关,如今胥门在苏州众多的古城门中保存的最好,充分说明了苏州人对伍子胥的崇敬和怀念; 2000年前,宿迁人项羽从苏州起兵,和八千江东子弟共同成就了波澜壮阔的反秦霸业,西楚霸王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成了历史使命担当的象征; 500年前,明朝大书法家、宿迁人林大木在苏州留下了“虎丘”石刻的传世之作,引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去。 此外,苏州宿迁两市的市花都是桂花,两市的简称都读“SU”…… 人文相近、历史相通为两市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但是省内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却不平衡,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梯级分布态势。 为缩小南北区域之间的发展落差,新世纪伊始,2001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淮安市召开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苏州与宿迁、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的市一级挂钩合作关系。同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市召开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南北挂钩合作战略正式“出炉”。由此,五对城市挂钩合作大幕全面拉开,苏州与宿迁正式“牵手”,宿迁主要接受苏州在产业转移、劳务社会事业合作、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帮扶。 在双方互动交流的良好基础上,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挂钩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战略,2006年11月,苏州、宿迁正式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协议,开启两市合作共建园区新时代。苏州“出人、出钱、出项目”,大力支持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宿迁把苏宿工业园区作为“特区”来对待,建立完善了“充分授权、独立运作”的园区管理机制,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年互访,共商园区建设重大事宜。也因园区共建,两座城市“亲上加亲”,闯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阳光大道”。 从单纯扶贫到南北挂钩,从单个项目转移到共建园区,苏州与宿迁,大江南北的合作一次次走向深层。 踏上新征程,为进一步深化苏宿两地交流合作,2020年4月,苏宿工业园区拓园开工,“再造一个苏宿工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开展高质量创新试点,标志着园区的发展迈向了更高质量的新阶段。苏州与宿迁两座兄弟之城又一次携手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苏宿合作的“感情深度”在持续增加,南北共建事业的“发展宽度”也在不断拓展。 17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有到优,苏州与宿迁把一片农田打造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新城,在“一张白纸”上崛起一座“苏北好江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企业纳税年均增幅近50%,业务总收入、工业销售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亩均投资、亩均产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反映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相关指标始终位居全市第一。园区荣膺省考“十二连冠”,是省内第一家获批的南北高质量发展创新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创建成为省级开发区的南北共建园区,成为全省南北共建的标杆典范、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亮点。 完成16.5平方公里范围内“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开发。园区公舍、邻里中心、污水处理厂、苏宿工业坊、新建元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生产力中心等一批功能配套设施建成投用。苏州街盛大开街,健身公园成为全市市民打卡地。在全省共建园区中首家获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率先创建“省级绿色生态城区高品质建设示范区”,苏北唯一。 建成高品质住宅300多万平方米,居住人口4万余人。两市合作共建的品牌学校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目前在校师生一万余人,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今年秋季即将开学,持续引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管委会—社工委—基层社工委”三级管理体系,新设立阳澄、圆融、明日三个基层社工委,获评国际安全社区,园区社会治理经验走上国际舞台。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未来 相信宿迁与苏州情比金坚 演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双城记” 织就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双面绣” 唱响南北共建新乐章 谱写更加绚丽新篇章